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金融界榮耀記特別版,尋訪王牌分析師,發現投資真邏輯。
資本市場拉開改革開放大幕,科創板揚帆起航后,公募投顧試點蓄勢待發,業界普遍認為,智能投顧等在國外已經盛行的業態有望迎來春天。
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金融科技早已成為金融機構實現客戶下沉的核心工具,其中智能投顧的興起是金融科技落地的標志性一步。智能投顧起源于金融危機后的美國,近年來在國內也開始嶄露頭角,比較有名的有靈犀智投、摩羯智投、理財魔方等。智能投顧在國內運行數年,目前難言真正爆發,如何求同存異,發掘打造適合國內投資環境的“本土智能投顧”,值得期待。
本期《榮耀記》特邀中信建投非銀首席分析師趙然,講述公募投顧試點下的智能投顧時代。
公募投顧試點在即,中信建投非銀首席趙然認為,將對行業帶來多重影響。
首先,公募投顧將引導個人投資者通過機構投資者參與二級市場交易,能夠適度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比例,減少個體投資者帶來的追漲殺跌,投顧的普及亦是投資者教育的過程。同時,公募投顧將為投資者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但國內市場目前產品和配套的規范不夠完善,因此鼓勵資管產品創新勢在必行。
目前公募投顧明確的細則和法規尚未出爐,趙然指出,業績考核、收費等細則非常關鍵,應該著眼于能否從幫助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而非簡單的規模(即賺投資收益還是賺規模費用)。從投顧本身的意義來說,真正站在客戶角度,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是公募投顧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公募投顧的試點,智能投顧有望乘風大放異彩。據悉公募基金產品的配置邏輯、不同策略以及對應不同投資者的智能投顧報備方案,是此次試點監管部門核心關注的重點。
過去的美國市場,Blackrock、Wealthfront、Betterment的崛起,使得智能投顧行業規模呈現幾何級爆發。
國內市場空間始終沒有打開,不過也不乏亮點,一些布局較早、研發深厚的機構開始展現出了實力,像2016年底上線的靈犀智投,累計收益率接近40%,遠遠跑贏同期漲幅為負的上證指數。
至于未來會不會出現大牛市,確實還沒有答案,那要看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和改革是否引領經濟產生新的一輪增長周期。假若未來經濟能出現反轉,新周期啟動,那么這一輪牛市將會是我們期盼的大牛,會持續較長時間。但假若經濟增速在未來不能形成新的一輪增長周期,未來市場向前走的動力會由于缺乏業績支撐而衰竭,任何的非理性繁榮,給大家提供的僅僅是交易性機會。
目前國內智能投顧尚處發展階段,趙然認為一個核心的制約因素是,投資標的局限。未來智能投顧的爆發,需要工具型產品、創新性衍生金融工具的飛躍。
智能投顧所謂的“千人千面”需要根據投資者的偏好和需求去定制產品,但國內市場投資工具主要是標準化的標的,非標投資和另類投資缺失。比如國外有做空波動率的產品,國內主要通過做多股票盈利;債券市場參與門檻很高,存在制約;衍生工具規模很小,產品體量不足。
“一定意義上來說,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沒有技術去做智能投顧,只是投資標的過于局限、相關性過高了!壁w然分析。
此外,趙然強調,市場有時候對智能投顧存在誤解,覺得它一定能幫投資者賺取高額收益。智能投顧其實只是一種輔助投研的工具。能否產生高收益取決于對投資的理解和量化模型的搭建。
股神巴菲特說,個人和機構都應該做“懶惰的守財奴”,去利用被動投資戰勝主動投資。這一變局正在美國發生。
穆迪披露的一項數據顯示,近兩年來,主動資產管理規模持續下滑,資金正在流向被動資產,預計到2021年,美國被動投資基金資產將歷史性超過主動管理基金資產。
對這一現象,趙然表示,除了市場熟知的低費率等因素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被動產品具有明確的風險預算,投資者在投資前對各種收益風險特征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把控。被動產品和風格偏移較小的主動管理產品的規模不斷壯大或是一個中長期趨勢。
“比如投小盤成長、投smart貝塔等特定產品的選股模式是固定的,投資者可以很好地計算出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預算和原有投資組合內其他產品的相關性!壁w然解釋。
至于未來資金全部涌入被動產品,阿爾法收益是否會消失,趙然認為不一定,阿爾法收益也是博弈出來的,在不斷被消滅的過程中,最終所有的阿爾法將成為貝塔,但會有新的阿爾法被發掘出來,只是難度會越來越大。
智能投顧領域的專家,中國金融在線集團副總裁何劍波同樣看好被動投資。他認為歐美的經驗已經驗證,被動投資可以成為國內投資行業的發展方向之一。未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被動投資為不夠專業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可以長期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投資機會。前述靈犀智投風險可控、費率低,非常適合機構和中小投資者作為中長期的資產配置。
展望未來國內資管行業的發展,中信建投趙然認為值得期待,“隨著國內證券市場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的完善,A股內在機制也在不斷變化,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入局,會加大資管產品的供給,大浪淘沙,競爭必然也會促進創新金融產品的發展,同時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長期資金的下一個“蓄水池”在哪兒,值得關注。我們需要一個制度健全的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優質的上市公司和更多理性的投資者來共同打造一個真正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促進全市場投資者財富保值增值的資本市場!